發(fā)布時間:2014-07-03 點擊:14
7月1日,我院朱萬峰院長應邀帶隊赴河北承德市圍場縣廟宮村及廟宮水庫及周邊進行了實地考察,各位專家和領導都對本地資源進行了詳細的評價和贊美。
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地處大興安嶺余脈、內蒙古高原和燕山余脈交匯處,位于承德市最北部,歷史上,圍場曾是著名的清代皇家獵苑,康熙爺曾設“行圍狩獵”, 是華北地區(qū)通往內蒙古和東北地區(qū)的要道之一。而廟宮村位于圍場南部,不僅旅游資源豐富,且蘊含深厚的文化底蘊。清澈的伊遜河水環(huán)村而過,境內有東廟宮、《木蘭記》碑、《入崖口有作》碑、廟宮水庫等景點景觀,集悠遠的歷史文化遺存、神奇優(yōu)美的自然生態(tài)景觀、濃郁的滿族民俗風情于一體,是一處古今文化和諧交融、人文自然交相輝映、凸顯壩下景區(qū)特色、有古典氣息的村落。
(東廟宮)
東廟宮坐落于伊遜河畔,建于清嘉十六年(公無1811年)作為嘉慶皇帝“拈香小憩”和接見內、外蒙古、新疆、青海各少數民族首領隨圍射獵、賜宴的活動場所。宮內外,現(xiàn)僅存參天古松75棵,已有190余年樹齡,古建筑群呈平面長方形分布,坐北朝南,皇家氣息濃厚。宮外有宮房數組,正殿供奉“敦仁鎮(zhèn)遠神”牌位,后殿是皇帝休息之所。廟宮右前方的山巒儼然一尊壽星佛像,驗證了此村是長壽之村,是養(yǎng)生休閑的好地方。
(廟宮水庫)
廟宮水庫水域寬闊,遠望去,有些煙波浩渺之感。沿水壩之上,是高聳的山崖,在云霧之中,重巒疊嶂,像龍像佛,祥氣環(huán)繞,甚是巍峨!在我們的考察范圍內,她蜿蜒優(yōu)美,周圍山崖呈九龍入海之勢,浩蕩波瀾。此處還有一片自然濕地,水鳥棲息,充分彰顯了她的生態(tài)自然之美。
此外我們還考察了乾隆碑等處,充分感受到了此處的文化氣息濃厚,自然生態(tài)良好,是一處集文化、山水、村落等一體的旅游佳地。
考察結束后,各位專家和領導進行了一次深入座談會,在會上決定將其命名為“廟宮九龍山景區(qū)”,并對該景區(qū)的本底資源進行了綜合評價,此地資源稟賦高,文化特色濃(如皇家文化、畜牧業(yè)文化、村落文化、美食文化等),具有獨特的吸引力。為了更好的利用資源,保護資源,專家們提出了在保護生態(tài)的前提下進行科學合理的旅游規(guī)劃設計,爭取將其打造成國家AAAA級景區(qū)。